涉及20亿元资金!“永坤黄金”资金盘,已回天无力!
01
初夏的江南已近仲夏,浙江某建材老板李海明却整夜盯着手机屏幕彻骨生寒。他颤抖的手指划过永坤商城APP里冻结的"黄金资产"界面——那些原本泛着诱人金光的数字,此刻像被施了魔咒般凝固在780万元。
这个数字不仅吞噬了他半生积蓄,更套牢了二十几位亲友的养老钱。像无数坠入永坤漩涡的投资者一样,他们直至线下门店铁闸紧锁、客服电话那头永远占线的时候,才惊觉自己精心编织的黄金美梦早已变成了美梦。
这场始于2021年的资本狂欢,最初披着令人安心的传统外衣。
永坤黄金珠宝公司作为上海金交所认证会员,在全国铺设百余家金碧辉煌的实体门店,工商银行、农业银行的LOGO醒目地印在宣传册的"战略合作伙伴"栏。
当旗下永坤商城推出"存金生息12%年化收益"时,业务员总爱指着玻璃柜台里沉甸甸的金条说:"线上买的就是这些实物黄金,钱都存在银行金库。"这种虚实交织的信任背书,让无数像李海明这样经历过P2P暴雷的中年投资者放下了戒心。
平台运作的秘密藏在苏州观前街某栋写字楼的23层。每天清晨,几十名年轻客服会准时戴上耳麦,用标准话术回应着全国各地的咨询:"您购买的每克黄金都有实物对应,收益来自黄金租赁利差。"
事实上,财务总监的电脑里运行着两套账本:一套显示虚构的"黄金租赁业务"流水,另一套记录着真实的资金流向——新投资者的本金到账后,38%立即转入高管境外账户,25%用于支付早期投资者利息,剩余资金通过二十余个空壳公司在长三角地区流转洗白。
致命的裂痕出现在2025年春节后。当市场部总监发现新增投资额环比暴跌67%时,管理层紧急启动了"凤凰计划":将推荐佣金从3%提至8%,给老客户发放"续投赠金",甚至伪造工行存款证明安抚大额投资者。
但这些饮鸩止渴的手段反而加速了平台的崩塌。
02
2025 年 5 月 20 日下午,永坤黄金首次出现无法向客户打款的情况,公司账户显示已无资金兑付。员工紧急联系正在国外的董事长汪某海,得到 “账户已亏空,没钱了” 的回复。
原定当日的高层视频会议从傍晚推迟至凌晨 12 点仍未召开,汪某海仅通过消息称 “撑到六七月份我回来”,随后彻底失联。
5月21日,大量投资者到公司总部维权。公司高管称董事长目前不在国内,财务也未到场。公司展厅已关闭,柜面未摆放黄金。
平台暴雷后的众生相折射出这场骗局的精密布局。讽刺的是,永坤商城暴雷前三个月,其母公司还在深圳前海举办了盛大的"黄金产业链生态大会",主席台上某退休官员的站台视频至今仍在网络流传。
在这场精心策划的资本盛宴中,最令人唏嘘的莫过于普通人的贪婪与轻信。温州商人陈某群最初只是试探性投入50万,但当看到账户里每天稳定增长1800元利息后,他抵押了厂房、说服亲友集资,最终在崩盘前夜追加到了2000万。
像他这样的"榜样客户"被刻意打造成理财明星,在招商会上讲述着"靠利息买别墅"的财富神话,却不知自己早已沦为收割更多韭菜的诱饵。
03
在一次高管会议纪要上,赫然写着:"每月必须保持23%以上新增资金...实物交割率控制在5%以内...重点开发三四线城市公职人员群体。"
这些冰冷的数据背后,是上万家庭破碎的财富梦想。某县中学教师李芳在维权群里写道:"我以为买的是黄金,没想到成了击鼓传花的最后一人。"
殊不知,永坤黄金的 “黄金租赁”“存金服务” 等业务,其实是通过高息吸引投资者,实际是将资金用于其他投资或转移。这种模式与 2024 年华侨控股 70 亿黄金理财暴雷案如出一辙 !
掌舵者去年底曾在内部会议上强调:"线上业务要学习拼多多模式,用社交裂变突破资金瓶颈。"如今,这句充满时代感的互联网黑话,成了印证骗局本质的关键证据。
在这场波及全国的金融地震中,最刺眼的警示莫过于传统实体与互联网金融的畸形嫁接。这种"线上吸金、线下洗白"的闭环设计,让20亿资金如同渗入沙地的水银般难以追踪。
永坤黄金的百年老店招牌、银行合作铜牌、上海金交所会员证书,这些沉淀着岁月信用的实体资产,都被转化成收割信任的工具。
04
目前,浙江永坤控股有限公司相关人员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一案,已被公安机关立案侦查。
相关人士指出:"该案特殊之处在于利用黄金的天然信用,将非法集资包装成新型理财。
但无论穿上什么马甲,资金盘的本质都是用后来者的本金支付前人的收益。"
专家特别提醒,现存三十余家类似"互联网+黄金"平台中,超半数年化收益超过8%,这正是危险的红线区。
在这场资本游戏中,受伤最深的永远是信息链末端的普通人。
这些散落在信访局、派出所、维权群的一个个悲剧家庭,共同勾勒出中国式庞氏骗局的残酷图景——它既不是第一个,也绝不会是最后一个。
好消息是,监管层的雷霆行动终于到来。
央行紧急叫停黄金理财业务备案,银保监会出台《贵金属理财业务穿透式监管细则》,要求所有黄金产品资金托管至指定商业银行。但对于那些债台高筑、走投无路的投资者来说,这些制度补丁或许来得太迟。
消息或许来晚了一些,但正义从来不会迟到。
这场以黄金之名进行的财富收割,投资者最终留下的,只有冰冷的数字和一地鸡毛,还有时代转型期金融创新的深刻悖论。
文章评论
涉及20亿元资金!“永坤黄金”资金盘,已回天无力!...
01 初夏的江南已近仲夏,浙江某建材老板李海明却整夜盯着手机屏幕彻骨生寒。他颤抖的手指划过永坤商城APP里冻结的"黄金资产"界面——那些原本泛着诱人金光的数字,此刻像被施了魔咒般凝固在...
涉及20亿元资金!“永坤黄金”资金盘,已回天无力!...